本文包含了大量《进击的巨人》的剧透(包括后期的漫画情节)。有这么一部漫画,从连载开始就享有不错的人气,动画之后直接进入了现象级作品的殿堂。原本默默无闻的漫画作者,却凭借这部大作成为漫画迷心中的“YYDS”。这部作品动画化后,很快就放出了未来游戏化的消息,获得了众多玩家的关注。此后,改编的电影也成为首映时的周票房冠军。没错,这部作品就是《进击的巨人》,日本漫画史上当之无愧的即将终结的现象级作品3354。
如果只是看到开头的描述,我想大家都有概率猜到这部作品是最近热播的,剧场版票房甚至超过《千与千寻》的《鬼灭之刃》。其实《巨人》和《鬼灭》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他们的作者和胡都是漫画家,他们的代表作是《冲天》。比如他们也不遵循“农民工耍花招升级”的老传统。《幽灵消灭》选择了“杀死并完成”前期暴露的所有敌人,而不是增加设定或者使用“无限月读”。虽然很难避免人们想要更多,但它成功地结束了。而《巨人》在剧情设计上更胜一筹,不仅设置了比《幽灵毁灭》更多的悬念,还随着故事的发展成功剥茧,为观众提供了剥洋葱的观影体验。
然而,《巨人》在大陆的发展并不顺利。由于作品中有大量类似于“拔人头”的血腥场景,2015年4月,《进击的巨人》在mainland China被正式封杀,成为一部“不值得看”的动画。但有趣的是,被禁的《巨人》的人气不减反增。不仅每季度上线都能成为讨论的热点,甚至还被国产动画抄袭过一次,引起不小的风波。2020年12月,国产动画《天官赐福》第9集由真锤抄袭《进击的巨人》第3季《勇者》。虽然《天官》官方立即删除了动作镜头,但作为五年前的“禁播”,分屏抄袭依然可以立即一锤定音,《巨人》的火爆程度也不难判断。
其实《进击的巨人》虽然在人气造成的现象级上比不上《鬼灭之刃》,但题材的深度早已远超《鬼绝》。《进击的巨人》故事一开始,观众就被作者“欺骗”了。在最初的设定中,人类居住的岛屿就是“世界”。因为岛上有大量以吃人为乐的巨人,人类只能生活在祖先建造的巨大城墙里。
但有一天,巨人突然拆了城墙,闯进了小镇,人类瞬间回忆起了“被主宰的恐惧”。在后续的故事中,艾伦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被巨人撕咬吞食,于是萌生了杀死所有巨人,为母亲报仇的想法。至此,我们不禁猜测这是一个关于人类与巨人战斗的动作故事。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当艾伦变身巨人,逐渐发现“巨人也是人”“城墙的材料也是巨人”的真相后,剧情开始变得更加迷雾重重。
当然,在这里,剧情只是抛给我们很多悬念。现在不难看到开了个好头,却在更新中反复“吃书”的作品。但《巨人》之所以成为佳作,正是因为在随后的发展中,剧情开头的所有悬念都被剥离了。现在剧情逐渐清晰,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作者谏山创,从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早早地就为最终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巨人”的围墙之外,掌握着“巨人”大部分权力的马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开始推行霸权主义。岛外的埃尔迪亚人世世代代戴着袖章,在铁丝网围起来的聚集地里,成了马来社会的奴隶。即便如此,马来社会仍惦记着帕拉蒂岛“祖先巨人”的力量,派出几名掌握巨人力量的“勇士”潜入墙里,计划将其抓获。
马来人派来的Al Diya战士就是破坏城墙,杀害艾伦母亲的凶手。与此同时,这些“士兵”也在潜伏过程中,成为与艾伦有过生死之交的调查团“士兵”。大量的矛盾是在本不该存在的“兵”与“兵”的关系纠结中诞生的。而这只是《巨人》剧情众多悬念中第一个要解决的。一些对真实历史的典故也成功地推动了这部作品主题的深度。来自霸权国家马莱的他们生活在“种族隔离区”,戴着象征“牲畜”身份的臂章,受到非人的待遇。不难看出,这些设定所暗指的历史事实,就是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国当作奴隶,佩戴犹太徽章(犹太徽章,又称黄星)的犹太人。
因此,不难理解,“反战”的思想贯穿于《巨人传》的始末,但谏山创并不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世界和平”。他在作品中融入了一些哲学和神话元素,比如《弑父》。世界上最著名的“弑父”故事是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弑父”。出身皇族,还是个婴儿的俄狄浦斯,因为一则寓言,被父亲丢在荒野等死。幸运的是,在一位好心人的收养下,他成功地活了下来,长大了。长大后,俄狄浦斯在不知道亲生父母信息的情况下,误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后来,他解开了狮身人面像之谜“什么动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娶了拉俄斯的遗孀伊俄卡斯忒,生了四个孩子。俄狄浦斯弑父的结局非常悲惨。知道真相后,他双目失明,比死还痛苦。
要痛苦的生活。而类似的“弑父”故事,不仅在《进击的巨人》里反复出现,那些弑父角色们的经历,同样是一言难尽。首先,艾伦的父亲格里沙,为了让艾伦取得“进击的巨人”力量,让无意识状态下的艾伦吃了自己。成为“进击巨人”后的艾伦,开启了自己漫长又悲伤的复仇。其次,艾伦的同期战友,王族公主希丝特莉亚,亲手斩杀了巨人化的父亲雷斯王,成为墙内的新王。她决意撕破虚伪的和平,带领墙内人民获取真相。但后来,成为新王的希丝特莉亚,还是为了完成生育子嗣的任务,仓促地和一个我们眼中的路人成婚。如果当我们不把“弑”的理解,限制在物理意义上,那么“弑父”角色的可选范围就更大了。艾伦的哥哥吉克举报了父亲格里沙,间接导致了“巨人”主线故事的开启。此后,吉克带着自己癫狂的种族毁灭计划,自愿成为马来阵营捅向城墙内的尖刀。就连最迷人角色之一的埃尔文团长,也曾在幼年时无意暴露父亲的秘密导致父亲被杀,并从此背负着沉重的罪恶以及责任生存。
谏山创将“弑父”灵活地穿插在角色的故事里,给这些角色安排了足够合理的动机,并成功让他们的命运彼此交织,并最终走向自己的结局。读者们则在这过程中,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丰满角色。而从城墙之内的艾尔迪亚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某个来源——古罗马神话故事里,关于初代神王乌拉诺斯的冷僻故事。初代神王乌拉诺斯是大地母神盖亚的丈夫,同时也是一位极其暴虐的父亲。他和盖亚共有18个孩子,但他却在孩子出生后,将孩子们送回母亲的子宫进行监禁,不允许孩子们离开子宫。这对应了“巨人”中初代城墙之王因为自己所设想的未来,修改所有艾尔迪亚民众记忆,将他们保护/监禁在巨大城墙中的历史。
乌拉诺斯的子女中,有个叫克洛诺斯的,并不服从父亲的保护/监禁。他反抗乌拉诺斯的方式,是趁父亲欢愉时,抓住机会割掉父亲的阴茎,使其丧失繁衍能力。这与艾伦哥哥吉克的救世方式——使所有艾尔迪亚人失去繁衍能力,恰好相符。将“巨人”和神话联系上的,还有在“弑父”后成为农神的克洛诺斯,害怕自己被孩子夺走权力,选择残忍地吞下所有孩子。这与巨人力量传承全靠吞噬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18世纪画家弗朗西斯科何塞的笔下,农神食子的场景,是这样的。除了和神话的紧密联系,谏山创对于“反战”的描写,也没有停留在口号上的“喊喊而已”,他选择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反战”的方式。聊到“巨人”的“反战”,我们必须得点出在《进击的巨人》中后期频繁出现的两个隐喻——“恶魔”和“森林”。这两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深意。
在故事的最初,“恶魔”只指墙外的巨人,理由是那些巨人的食人行径。但随着剧情发展,“恶魔”又成为了那些将艾尔提亚人变成巨人,流放到帕拉提岛的马莱人。可当墙内的艾尔迪亚人知晓一切,把墙外的马莱人看作“恶魔”时。那些马莱人正在用“恶魔”称呼生活在聚集区的艾尔迪亚人,他们的理由是“千年前,艾尔迪亚人入侵了马莱国,肆意屠杀马莱人”。这个答案看上去很合理,但也不太合理。
随着主角艾伦在墙外的艾尔迪亚人聚集区大肆破坏,波及到普通民众,还通过制造“地鸣”毁灭世界时。“恶魔”的称号又套在了艾伦的头上。毕竟,他入侵马莱国间接害死普通民众,操控巨人无差别灭国屠城的行为,和故事最初“战士”破坏城墙,间接害死他母亲的行为完全相同。甚至,更加恶劣。随着剧情的推移,攻守身份的转换,故事中的马莱人和艾尔迪亚人互称对方为“恶魔”。居住在马莱国聚集区,被马莱人当作奴隶的墙外艾尔迪亚人,也将墙内的艾尔迪亚同胞称为“恶魔”。当墙内的艾尔迪亚人知道了墙外的世界,以及真实的历史,他们则开始将所有的墙外人称为“恶魔”。甚至到了最后,起初立志杀死巨人保护普通民众的艾伦,还化身成为“恶魔”,一手制造了大量普通民众的死亡。那么,谁才是恶魔?
在故事中后期,谏山创借一位重要的女孩角色,道出了他的答案——“根本就没有恶魔”,真正的“恶魔”是人类的恐惧和欲望。那么,“森林”是什么呢?
在《进击的巨人》剧情中,有一段关于调查兵团穿越森林的剧情,那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满是巨人且货真价实的森林。但很显然,那和谏山创口中的“森林”,仍然有些距离。毕竟,作者想要表达的“森林”,其实是充满仇恨的世界。“巨人”的世界充满仇恨。墙外艾尔迪亚人仇恨把他们当成奴隶的马莱人,顺带着也仇恨墙内艾尔迪亚人。墙内艾尔迪亚人先是仇恨巨人,在了解到世界真相后,他们又开始仇恨马莱人,仇恨帮助马莱人破坏城墙的墙外艾尔迪亚人,甚至仇恨所有的岛外人。更加可怕的是,这片森林中的仇恨一直在形成循环。
大到古时艾尔迪亚人掠夺马莱人,马莱人夺取巨人之力后奴役艾尔迪亚人,墙内艾尔迪亚人来到墙外向世界复仇。小到墙外的艾尔迪亚女孩贾碧,因为艾伦杀死了自己的伙伴,登上浮空艇杀死艾伦的伙伴莎夏。被莎夏保护过的小女孩和莎夏的家人,在不知道贾碧是杀人凶手的情况下保护了贾碧。可在得知真相后,那个被莎夏保护过的女孩,又为了“给姐姐报仇”,突然化身“恶魔”高高举起刀捅向贾碧。名为仇恨的种子,在角色们的心中开花结果。花粉被血液带出体表,又流淌到他人的心中。所以到最后,凡人群聚集之处,皆为“仇恨的森林”。
我们要如何破解“仇恨的森林”呢。关于这点,剧情并未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只是模棱两可地,通过莎夏父亲的回答道出“至少要让孩子们离开”。但在这段剧情过后,“巨人”的“主线”很快就进行到一个最矛盾的阶段,即如何为艾尔迪亚人带来和平。主角艾伦面临着“杀死所有艾尔迪亚人”和“杀死艾尔迪亚人以外的所有人”的残酷二选一。
这两个不同的选择,则是“巨人”到目前为止抛出的最大矛盾,也是人类历史上永存的问题——为了最终的结果是和平,选择鹰派还是鸽派。鹰派和鸽派是两个对立的政治名词。面对国际争端,鹰派主张采取包括发起战争在内的强硬手段,而鸽派则宁愿采取柔性温和手段来维护和平。在谏山创的极致浪漫化的处理下,临近结局前,掌握力量的艾尔迪亚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极端鹰派路线,发动“地鸣”屠杀所有帕拉提岛外的所有人类,并毁灭掉不同的文明;另一种则是极端的鸽派路线,通过“始祖巨人”的力量控制所有艾尔迪亚人失去繁衍能力。
走鹰派路线,可以在有强大武器“地鸣”的情况下,碾压所有岛外国家。最终世界上会只剩下一个帕拉提岛,被禁锢在城墙内的人民拥有了几乎无穷的土地使用权,还能在保留部分墙外科技的基础上,加速现代化进程。选择鸽派,在最后一批艾尔迪亚人老死后,“巨人”的力量就会失去传承,从此沉没在历史河底,艾尔迪亚人也无需再因为这种“被诅咒的力量”陷入永恒的战争。毕竟,“无法生育”的这份慢性毒药,会让所有的“尤弥尔的子民”死去。这两个选择,当然经过了艺术加工,但从另一个角度,正是因为两个选择都足够真实,所以才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人类究竟要用什么方式换取和平。
到了这里,我们当然不难理解——当“巨人”最终季的动画将“恶魔”和“森林”两个贯穿始终的隐喻展开,并由谏山创尝试性地,深度剖析迎来“和平”的方式时,为什么早就被禁播,剧情也才刚刚展开的“最终季”,在豆瓣能拥有近5w人平均9.8的高分。即使在评分更加严格的Bangumi番组,也有8.6分的高评价,以及一个“神作”的标签。它表现的主题深度,那些对于“人性”“和平”的深度思考,早就干翻了一大票漫画作品。
更加让人庆幸的是,谏山创选择了和《鬼灭之刃》作者类似的完结方式,让漫画在恰到好处时自然完结,并未选择为了拉长连载期,强行在剧情中期,加入类似“九大巨人夺回战”什么的拖沓故事。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从2009年10月开始连载的《进击的巨人》,将于2021年4月9日完结。作者谏山创也在采访中表示,“目前的剧情(漫画)已经发展到了95%,心情很像是跑马拉松,期盼着快点结束”。如果说,当官方初次宣布《进击的巨人:最终季》,制作公司由Wit Studio换成Mappa后,动画粉丝们还会产生一些对作画水准的担心。那这份担心在Mappa推出《咒术回战》这样的优秀动画后,自然也会烟消云散。而当“最终季”真正播出,仅从OP“我的战争”所表现出的,那些极具张力的画面,我们就更不难看出,Mappa满满的诚意。
到了如今,无论是漫画读者还是动画观众,要做的只是等待谏山创与Mappa的答案。可想而知,当“巨人”的世界迎来结局,一场新的风暴,必将席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