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建议
一场“乌龙”不仅让银河证券错失了配售25775股新股的赚钱机会,还被中证协列入首发股票限制名单6个月。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7月4日,科技创新板天准科技IPO初步网下配售结果显示,银河证券成为首家未进行网下申购的机构。拟认购股数640万股,实际认购股数为0。
天准科技询价中,银河证券报价25.90元,天准科技最终发行价为25.50元。银河证券要约有效,但放弃认购天准科技640万股,导致科创板第一单“放弃”。
银河证券为什么会有新股“弃”的情况?据媒体报道,银河证券内部人士回复记者称,“经核查,公司负责交易员未能按照规定时间于7月2日进行网下申购,导致本次交易失败。”真相大白了。这种放弃只是一个“乌龙球”。
7月5日晚,银河证券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给予交易主管、班组长免职、降职处理,调离投资岗位;对新股信息员和交易员进行训诫;同时,对自营投资总部总经理、交易主管分别给予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银河证券紧急问责“弃购”事件对整个市场具有警示意义。首先,“弃保”事件是对银河证券诚信的挑战。银河证券的申购报价为有效报价,应认购相应额度,而非“放弃申购”。如果是自愿故意的“弃购”,无疑是对诚信的背叛。
其次,券商“弃”新股,损失只能自己承担。在科创板开市之初,由于流通新股较少,根据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天准科技上市后股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大。银河证券的“放弃申购”意味着放弃获得IPO溢价的机会。至于被限制申购新股6个月,恐怕损失更大。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需要机构投资者带头。如果机构投资者能够在询价中理性报价,最终的发行价会更加理性。如果机构投资者在询价过程中报价过高,抬高新股发行价,最终选择自行“弃购”,显然是对市场和其他投资者的不负责任。所以“弃购”性质很恶劣。即使银河证券“弃购”新股只是一场“乌龙”,也不是主观故意,应当依法严惩。
银河证券“弃购”事件对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银河证券党委有必要紧急启动“弃购”事件问责程序,这是消除“弃购”事件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市场的警示。“弃购”行为违背诚信,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失信”的基础上。机构投资者应恪守诚信底线,违规“弃购”终将为“失信”付出代价。
皮海洲(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