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手机游戏下载!
首页 游戏资讯 游戏攻略 被饶毅炮轰为“假药”的益生菌将被销毁?

被饶毅炮轰为“假药”的益生菌将被销毁?

时间: 来源:网络 编辑:2u手游网小编 浏览:39

7月26日,微信官方账号“饶毅科学”在文章中做出“市面上的益生菌都是假药”的结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文章中,也许是“嗨”。著名科学家,网络名人里的科普生V饶毅,提出了对益生菌全盘否定的论断。“现在国内推广的益生菌都是假药。肠道研究很受欢迎,但至今没有生产出有效的药物”。

由于饶毅的科学打假成功经验和教授身份,这篇微信官方账号文章迅速在媒体圈走红,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他因多次打假行动,如实名举报武汉大学医学院的李洪亮、上海生命科学院生化细胞研究所的裴钢、上海药学院的耿美玉,言辞犀利,被学术界称为“打假斗士”。我也经常对热点话题做严肃的科普解读。

但他之前的报道大多是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大腕”。虽然他们最终未能真正报道内容,但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这也让他成为许多管理者、学者和专业人士头疼的问题。

因此,他对益生菌的说法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讨论:益生菌真的是“假药”吗?是益生菌智商税吗?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有不少读者反映“对益生菌交了智商税”。在微博中,也有消费者提出了质疑。

“再也不买益生菌了”成为微博评论区很多消费者的主要意见。“看完文章,我赶紧把之前家里给孩子吃的益生菌产品都扔了,怕它们变质。”一位宝妈这么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市场趋势甚至会导致相关企业的股价波动。

由此,饶毅也被戏称为“益生菌”行业的公敌:一句话不仅让很多上市公司市值蒸发,也让消费者开始“抛弃”益生菌。

这已经从学术打压变成了对单一市场的打压。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益生菌是“假药”吗?益生菌行业有没有可能因此而“全军覆没”?

1饶毅大炮后面

益生菌的脱壳能引起这么多关注,是因为饶毅优秀的专业背景。

上世纪80年代,饶毅留学美国,在美国知名机构工作多年。2007年回国后,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此后,他担任北京大学科学部主任和西湖大学创始董事会成员。2019年出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关于他,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失去中科院院士后,他宣布不再作为候选人;还有就是继续打假。

饶毅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学术打假活动。最出名的是他在2019年底做了“一箭三雕”,瞄准了国内学术圈的三位大佬。

2019年,饶毅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报武汉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洪亮、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研究所裴钢院士、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论文造假,将“学术造假”话题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国内“学术地震”。

饶毅在一封举报信中说,“不可能不造假”,“请做点好事,收拾一下中国科学界的耻辱”。

不过有意思的是,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发了《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科技部后续审查发现,饶毅举报的三位科学家的论文不存在造假嫌疑,但部分图片引用不规范,数据处理存在相应瑕疵。相关人员已被诫勉谈话、暂停相应职务。

在科技部发布调查结果的当晚,饶毅表示不满,并就裴钢的学术不端行为向中科院伦理委员会发出了举报信。作为一个r

当时饶毅轰炸三位知名科学家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迅速放大,被读者熟知。他被视为挑战学术霸权、拯救学术风气的“旗手”,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大家疑惑如何评价饶毅教授的行为。

换句话说,在网友眼中,挑战学术不公的饶毅教授,在他真的报道了事实这一点上,可能与大家的认知有很大出入。

然而,饶毅仍然没有停止打击假货,甚至对他认为不合理的事件直言不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科学家,这位网络名人的准确性并没有得到评价,即使之前那篇针对学术界“大佬”的报道最终被科技部认定站不住脚。但是,它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是对一个行业的毁灭性打击。

2“益生菌”

其实益生菌不是一种“菌”,而是一种细菌,即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目前公认提出这一概念的第一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家梅奇尼科夫。他认为,食用含有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可以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其作用机制是乳酸菌随食物进入肠道,抑制有害菌。

根据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有害细菌占优势,可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相反,保证益生菌的平衡会降低获得疾病的可能性。根据相应的数据和科研论文,全世界公认的益生菌有400多种。

目前,我国还没有“益生菌”的法律定义,但在实践中,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发布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来规范我国食品药品企业对益生菌的使用。最新版本是2021年修订的,其中有16种可供选择的菌株。

目前,数百种益生菌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其中药物很少,大部分都是和重建胃肠道益生菌治疗肠胃炎有关,比如全肠,剩下的益生菌产品大部分都是保健品或者食品。

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益生菌产品整体市场规模约为879.8亿元。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益生菌的消费市场已经超过意大利,位居全球第二,且仍占11。

%-12%的速度快速增长。

从整个益生菌产业链来看,目前国际益生菌产业上游专利申请主要由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传统的益生菌开发强国垄断,全球原料供应也被丹麦科汉森与美国杜邦等寡头垄断。产业链下游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产品主要可分为益生菌食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三大类,分别占比85.9%、8.6%、5.6%。

在这样的市场前景下,越来越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涌入,已经在益生菌市场呈现强者竞争、百花齐放的局面。

我国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市场,特别是电商渠道,依旧被由外资品牌占领,大量外资品牌进入电商国际平台进行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淘宝平台销量前三甲为澳大利亚life space、美国swanson和日本酵素reperfe,占整体市场销量的65%。

天猫健康数据显示,作为天猫上的高增长垂直赛道,益生菌品类近3年平均增长率超过80%。2022年6月,益生菌在天猫平台的日均搜索量同比增长了6成。

最近几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各大厂商、品牌先后发力。就当前市场格局来看,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以汤臣倍健、健合为代表的营养保健品龙头;二是以科拓生物、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本土研发型企业;三是以Wonderlab、Keep、每日的菌等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四是以乳企为主的乳酸菌相关产品。四大类型对应的产品形态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乳品、食品饮料类以及膳食补充剂。

图 /Keep官网

而从国内益生菌膳食补充剂或益生菌制剂来看,高端品牌如纽曼思、合生元、华大基因、中益企业、昂立一号等选多选用进口菌株。面向人群和功效来看,目前主要用于婴儿益生菌菌粉居多,功效以肠道调节为主。近年来,面向多个群体的专业益生菌企业也逐渐兴起。

图/ 网络,侵删

另外、蒙牛、伊利、君乐宝、养乐多等乳制品企业也纷纷结合益生菌推出相应的保健食品、奶制品,早已成功打开市场;而各大保健品的企业合生元、江中药业、无限极、丽珠、汤臣倍健等近年在益生菌市场的动作也一直没停。

图 /蒙牛官网

国际方面,最近一年内美国康萃乐Culturelle、乐力Osteoform、纽曼思Numans、法国汉臣氏High Change、瑞典拜奥Biogaia等国际巨头也纷纷加大在中国的市场投入,推出从婴幼儿到成人的益生菌保健品,开始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而对于乳酸菌市场,消费者的感知度会更深。如在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养乐多,这款乳酸菌饮料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日均销售已达750万瓶。全球八强乳品企业蒙牛旗下优益C全线产品采用的都是自主研发的中国益生菌。而经过16年的研发,经过数以万计的菌株筛选和上千万人群临床试验,优益C研发团队已构建起丰富的自主研发的益生菌库。

某种意义上讲,益生菌乃至乳酸菌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成熟赛道。很多国际大厂在产品和技术层面的研发投入也极其庞大。

因此,这样成熟赛道到今天被一位科学家“网红”全盘否定,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3 影响力大的公知

作为科学家和公知、大V,饶毅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这篇讨伐益生菌的文章出来之后迅速引发行业的震动,很多消费者在微博上面留言声讨,纷纷表明不再购买益生菌、乳酸菌相关产品。受此影响,相关企业的股价应声而降,已经形成了对于行业负面的冲击波。

当天,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小幅下跌,如华大基因下降2.39%,科拓生物下跌2.36%,莱茵生物下降2.79%。

“这两天,整个公关部门一直在忙,我们不停地拟定各种预案,还不停地配合市场部安抚各地前来总部的经销商”,一家国际知名保健品巨头中国区的公关总监负责人这样对「子弹财观」表示,他很遗憾现在的无妄之灾。

“关键是饶毅老师的学术地位和网红大V身份杀伤力太大了,这种知名学者的发言,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非常直接有效。”他进一步介绍到:“现在已经有消费者在公司‘两微’文章下面留言要求退货,作为国际知名的保健品生产商,这种因为网红发言造成的退货,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很显然,这一事件对益生菌企业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公司投入重金研发的新产品,原本在这个季度要上市,现在相应的计划已经暂停,后续的安排可能要根据市场的变动再进行布置。”

而香港资深金融分析师林曦则认为,很多时候网红的一句话引发企业股价的波动,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之一。

图/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我们对这一事情进行了前后的深度调查和数据搜集,发现饶毅老师这篇文章出来之后,15个小时相应平台的报道和转发,已经超过上热搜的数据值”,他解释道,这意味着这件事情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学术争执上升到公众热点事件。

基于舆情数据分析,他认为,在相应报道和转发文章下面留言的绝大多数都是益生菌消费者,“出于对科学家的信任,声明不再购买益生菌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这对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来说有些太过了。科学家与网红应该是两个对立群体,科学是严谨的,饶毅老师并没有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或者在医学角度上的实验来证明‘益生菌是假药’的观点,反而利用网红身份直接断然下定义,这显然也违背科学的严谨本质。”

关键,这个正在发展的行业受到影响太大,原因只是一个不严谨但非常绝对的“网红”论断。林曦表示:“这是科技大V影响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这个行业特别不稳定的因素。”

饶毅以公知身份所作的论断,对益生菌行业的打击非常大,也使得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的前景都蒙上了阴影。毫不夸张地说,饶毅作为公众人物,一句话让其成为了“行业公敌”。

那么,该事件后,益生菌行业未来会否因此一蹶不振,最终化为历史的尘埃,还是会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这需要时间去证明。

唯一能确认的是,一个新的行业培养出来非常不容易,但被毁掉,可能就是几句话的事。

本文源自子弹财观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