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手机游戏下载!
首页 游戏资讯 游戏攻略 今天我们将讲述关于“1213”的四个故事

今天我们将讲述关于“1213”的四个故事

时间: 来源:网络 编辑:2u手游网小编 浏览:47

南京

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

文学、艺术和政治之都

它也是许多朝代的首都。

几千年来,这座城市

镌刻着时间变迁的历史轨迹。

流淌着中华文明的涓涓细流。

然而

80年前的今天

这里有一个场景。

空前的灾难

1937年12月13日

民国首都南京沦陷

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最厚的一页

大量的平民和战俘

被日本侵略者杀害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据统计

至少有30万人

等不到秦淮河。

下一个温暖的春天

今天是六号。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

前车之鉴,后车之鉴。

我们讲四个故事。

触摸历史上的深重苦难。

感受她。

坚韧、顽强和不屈

一个

悲壮悲壮

“皆死”血战到底。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分三路攻占南京。

南京东南的光华门巍然屹立。

那是当年最激烈的战场。

日军继续用大炮轰击城墙。

试图突围冲进城市。

曾多次担任光华门防守。

教导总队谢团

以及87师易安华259旅。

为了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

被组织成一个整体系统的中国官兵。

当前面的人倒下时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英勇牺牲。

谢给远在武汉的妻子写信。

“中央决心守城,挥之不去的感觉很安慰。

杀死敌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

这场战争制造了多少悲惨的事情。

希望早日消灭敌人,山河平安。\"

战斗一次又一次开始了。

谢因烧伤发高烧。

但他还是站在城头监督战事。

直到指挥部传达了撤离命令。

谢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

不幸的是,他在混乱中壮烈牺牲。

光华门一战

根据日本第六师团的历史记载:

“敌人是以‘全体战死’为口号的。

血战到底”

这就是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

面对侵略者,乌云压城。

守护者的背后是同伴。

那是你脚下心爱的土地。

他们一直在努力工作。

2

身中37刀成为“活证据”

生死诉讼只承认侵略者有罪。

日本入侵南京后

李秀英怀孕七个月了。

只能和父亲一起在地下室避难。

疯狂的日本士兵

南京的每个角落都没有幸免。

他们闯入地下室,试图强奸李秀英。

倔强的她和三个日本兵殊死搏斗。

脸部、身体和胃部被捅了37刀。

日本士兵离开后

经过医生的抢救,她保住了性命。

肚子里的胎儿不幸流产。

李秀英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它也成为了那段悲惨的历史。

最强有力的证人

她成为战后第一个去日本的人。

指责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向世界展示日本侵略者

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每次讲故事的时候。

这和在她心里留下伤疤是一样的

一次次无情揭开。

只是为了争取一些正义作为回应

然而

没等到胜诉判决的那一天。

老人永远地死去了。

“这么多犯罪证据。

他们不承认,我咽不下这口气。\"

这就是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为了我心中的理想,我死一千次也不后悔。

尽管困难重重

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保护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记录日军目睹的暴行。

有一个德国名字。

被许多中国人所熟知。

他的名字是约翰拉贝。

在日本人残忍的屠刀下

向南京人民招手的关键时刻

他联系了十几个在中国的外国人

“南京安全区”成立了。

它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避难所。2005年12月7日拍摄于南京大学的拉贝故居。新华社发(李文宝摄)

贝和日本人英勇作战。

一次

他亲眼看见几个日本兵。

当把中国女性拖进房间实施暴力时。

他不顾个人安危。

冲上去从后面抓住日本人的衣服。

把他们推出去了。

除了充分保护安全区内的人民之外

贝还写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写下他目睹的日军暴行。

这本日记有2000多页长。

被称为C

记录下了入侵者的残暴行为。1997年4月2日,在南京被称为“辛德勒”的德国友人约翰拉贝的墓碑从柏林移至南京,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华社记者孙申摄

一缕人性在流血。

冲破焦虑、恐惧和哭泣。

世界人民会渴望

平的善良本性

永远写进了史册

4

他有7个父母,6个名字

花了60年“回”中国故乡

“在我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

长着中国人的肉”

他叫中岛幼八

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他一生拥有7个父母,6个名字

一个名字,就是一段人生

出生于二战期间的中岛幼八

幼年随父母作为“日本开拓团”

成员来到中国东北

日本战败后

他在濒死边缘被中国农民搭救

被养母和三任养父相继抚养

在中国农村作为“来福”长大 中岛幼八(右一)与养母孙振琴、第三任养父赵树森

侵略者后代的烙印

成了少年最深的心事

在矛盾中他一次次拒绝了

生母让他回国的召唤

后来,他的中国老师告诉他

日本老百姓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回到日本可以为日中友好做贡献

少年的心结才逐渐打开中国红十字总会给生母的回函

16岁的他匆匆登上

遗孤回国的最后一班船

一边是生身祖国 ,一边是情感故乡

两个国家就像他的两个母亲

同样地无法割舍中岛幼八和生母中岛清江(右一)

在久居日本的年月里

他把名字改成了中岛思华

用日中两国文字写下自传《何有此生》

他带着书从日本一路

坐飞机、汽车、拖拉机

穿过童年放牛的山坡和玉米地

穿过一生的回忆

终于回到了养父母的坟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四千多日本孤儿遗留在中国

收养他们的中国养父母超过一万人

他们说:

“日本是祖国,而中国是故乡

不能忘,因为那是为历史负重前行!”记录片《何有此生》剧照

善良包容的中华民族

在最艰难的岁月里

也要点亮一盏善意的明灯

星星点点汇聚在时光的长河里

播种下最珍贵的良知与和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那些伤痛,永远难以抚平

那些记忆,注定无法湮灭

今天

千年金陵在落日余晖映照下

更加巍峨庄严、秀美多姿

82年前

发生在南京城下的刺痛

和一个伟大民族的

英勇、坚韧与包容

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将永远被铭记

勿忘南京!

勿忘“12·13”!

勿忘她绵延千年

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

勿忘她遭受惨绝人寰

痛彻心扉的沉重苦难

勿忘她坚韧不拔的勇气

和自强不息的力量

今日抬首

再见她挺拔身姿

历史永远书写在那儿

中华民族永远站立在这里!来源:新华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者:李永锡、孙晓辉、雷雯雯、林思齐监制:于卫亚编辑:王朝、关开亮、陈子夏、李昂、徐祥达铭记历史,强我中华!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