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一直代表着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顶级科学。
而且每一年的诺贝尔奖获奖项目几乎都透露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未来。
其中,护肤保健品行业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甚至是超前的。
他们总能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以诺奖为卖点,大做文章,不断宣传各种应用了“诺奖技术”的“高科技产品”。
但钱花了,能不能达到宣传效果还是个大胆的问号。
历年来,诺贝尔奖最引人注目的美容风格是“干细胞美容”技术。
干细胞是原始的未分化细胞,具有分化成其他特定细胞的能力。主要分为体细胞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这些内容高中课本上都出现过,相信当时很多人都梦想过依靠干细胞的再分化能力重获新生。
而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获奖项目也让这个梦想成为可能。
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John Gurdon)和日本医学家山中伸弥(音)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分化的细胞恢复到干细胞状态,使它们能够再次分化。
这项技术也被认为对未来医疗有很大潜力,但短时间内无法进入临床应用。
约翰戈登和山中伸弥
而美容行业比诺奖技术领先一步,率先推出干细胞精华、干细胞冻干粉、干细胞口服液。
甚至还有各种“干细胞美容针”,价格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声称效果立竿见影,“一针能让你年轻10岁”。
将未知的、不匹配的干细胞随机注入人体,很容易引起免疫排斥等各种副作用。
当时新闻也报道了很多人接受了干细胞注射的案例,不仅断了钱还整出了病。
细菌感染,皮肤肿胀化脓都好。北京一位名叫李的女士为无法治愈的红斑狼疮支付了10万元。
只打了一针,她就开始出现各种免疫系统损伤的并发症,如脱发、手脚发抖、口腔溃疡、皮肤溃烂等。
而这些关于干细胞美容的骗局,每年都被多次列入十大科技骗局。
为了解决乱象,2013年初,我国还专门颁布禁令,暂时停止任何未经批准的干细胞,停止接受新的干细胞临床项目申请。
一个新发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然而,这些“站在科技前沿”、一心只想赚钱的奸商,给医学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真正做科研的科学家带来了无尽的阻力。
然而,最可悲的发明是一种叫做“端粒和端粒酶”的发明,它几乎成了商家赚钱的灵丹妙药。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相对稳定,防止DNA相互融合重组的功能。
如果把染色体比作鞋带,端粒就像是鞋带两端的“塑料保护套”。
端粒酶的作用是参与端粒的合成,从而维持端粒长度和结构的稳定。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在复制后会以50~200bp的速度逐渐缩短。
从某种意义上说,端粒就像人类衰老的“时钟”,揭示了衰老的奥秘。
端粒缩短过程
然而,其实端粒的缩短有点像物理概念中的半衰期,不过是衰老(时间)的标志而已。
没有证据表明端粒是导致衰老的直接原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导致细胞或有机体衰老。
有科学家做过去除小鼠端粒酶RNA亚单位的实验,但它仍然可以像普通小鼠一样生活,没有早衰现象。
所以,即使是发现端粒和端粒酶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会直接称之为causer,而是严格描述为indicator。
而美容界有些人,对因果关系毫不在意,看到“衰老”二字就想往上走。
毕竟只要所有的产品都是防晒,保湿,添加了一些抗氧化剂,就可以直接宣称对端粒有保护作用。
不费吹灰之力,还能蹭到诺奖技术的光。为什么不呢?
T.A .科学公司的TA-65
不过有些产品比较专业。
例如,美国纽约的制药商T.A. Science公司从中草药黄芪中提纯了一种TA-65分子,声称可以增强端粒酶活性,延缓衰老。
但是,该公司的产品没有经过FDA的批准和评估,只能以营养补充剂或保健品的形式销售。
不过,就算TA-65真的能激活端粒酶,也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大量研究表明,激活端粒酶会增加癌变和肿瘤的概率。
端粒酶在人体细胞中几乎“关闭”,但在干细胞、生殖细胞、免疫细胞和恶性癌细胞中被激活。
如果普通细胞中的端粒酶突然被激活,也可能意味着患癌风险更高。
所以,即使延长端粒酶真的能延缓衰老,其安全性也有待提高。
多的研究支撑。2012年,T.A. Sciences公司的前员工还曾爆料自己因长期服用TA-65罹患前列腺癌,并选择指控公司的商业欺诈行为。
Nature网站报道TA-65被控商业欺诈
不过端立与端粒酶既然是美容保健的大热点,商家肯定还会想尽办法把其商业价值榨干。
既然现阶段用于“抗衰老”争议颇大,那拿来当“死期检测”大家总没话说了吧。
所以不少保健品公司也看准端粒长度与年龄和衰老的关系,宣称可以提供的“端粒健康检测”,能够预测人的寿命与疾病。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起别出心思的虚假宣传,价格由200美元到700美元不等。
我们知道端粒并不只存在于人体的某个具体组织细胞,而是几乎遍布全体所有的细胞。
而不同组织细胞的端粒长度却有着一些差异,所以最终检测出的只是细胞群体端粒长度的均值。
而且每个人之间的端粒长度差异也不小,最长可达2万个碱基对,最短只有3千个碱基对。
此外,从整体趋势上讲,端粒长度虽然与年龄确实有相关性,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与人体衰老存在这直接的因果关系。
其实如果想要检测生命长度,还不如去检测头发变白的程度。
毕竟白发才是公认的衰老标志之一,听起来还靠谱些。
与端粒和端粒酶学说有点相似的还有一个“自由基学说”,同样与衰老有关,也同样被滥用。
自由基学说是由Denham Harman在1956年提出,认为人在耗氧过程中机体会产生一种强烈活跃且对人体有害的分子基团——自由基。
而被称为“自由基杀手”、“自由基海绵”的富勒烯,也给了美容商家带来一次狂欢。
富勒烯是地球上除了石墨、金刚石、无定形碳之外的碳同位素异形体。
1996年,三位化学家罗伯特·苛尔(Robert Curl)、 哈罗德·克罗托(Harold Kroto)和理查德·斯莫利(Richard Smalley)因富勒烯的发现获诺贝尔化学奖。
除了在材料学、电子学、纳米技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之外,富勒烯对自由基的高度亲和性质也让护肤品行业蠢蠢欲动起来。
首先将富勒烯应用到产品中的是日本的护肤品厂商,之后便在亚洲掀起一阵富勒烯风潮。
而且无一例外,全都打上了诺奖技术的头衔,宣传其能对抗自由基的神奇作用。
但就富勒烯被应用于护肤品的安全问题,因发现富勒烯获诺奖的罗伯特·苛尔(Robert Curl)就曾回应:“我选择采取保守的态度,在无法切实判断其优缺点之前,应避免使用这类护肤品。”
而科学总是日新月异的,2014年《Cell》杂志上一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就与自由基衰老学说恰好相反。
作者麦吉尔大学生物学系教授Siegfried Hekimi在实验中,提高了线虫的自由基生成,其寿命反而大大地延长了。
此后,许多科学家也在小鼠、裸鼹鼠身上开展了此类实验,也同样得到了令人困惑的类似结果。
Siegfried Hekimi教授论文页面
此外,在生物学中,关于生物机体为什么会衰老,除了自由基学说、端粒与端粒酶学说外,还有神经内分泌学说、衰老免疫学说、代谢废物积累学说、大脑衰退学说和分子交联学说等共十几种学说。
但也并不是说这些学说提出就是错误的、矛盾点。
只是生命的过程太过复杂,只要研究的角度、方法不同,结论就会千差万别。
尊“贵”的富勒烯护肤品
即使富勒烯真的是自由基杀手,但自由基衰老学说都不一定成立,何来的抗衰老效果。
富勒烯自问世以来,研究其合成、改性和应用的进展不大,但是在美容行业却大放异彩。
因为材料新颖,又打上诺奖的名号,所以宣称添加了富勒烯的美容产品价格也奇高。
但对实际效益不明显的高价护肤品,购买时还需要多一份理智。
诺奖青蒿素饼
就连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奖后不到一个月,就有多种打着“抗癌杀虫”的青蒿素保健品与护肤品,搭上诺奖便车在网上热卖。
所以保健品和护肤品行业的乱象,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纵观上面列举的所有诺奖技术,其实不难发现即使是最顶端的学者现在依然处于不断深入研究的阶段中,也无法否认其在未来的潜力。
但是这些护肤品、保健品商却无一例外地拿着还不成熟的科研结果来应用。
仿佛自己早已一举突破所有科学家都无法攻克的难题。
如果说这些美容产品真如其所描述的那么神奇,估计下一届的诺贝尔奖就要落到Cosme美容大赏上。
Cosme美容大赏
不过护肤品和保健品行业也不容易,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也总是喜新厌旧。
防晒、保湿、抗氧化等已经翻来覆去说得太多,而对这种太普通的产品效果,消费者也不愿意再买单。
很多人反而对那些打着高科技,无限吹嘘效果、能逆天改命的产品情有独钟。
但是多数人又不能分辨,理论的可行性、临床实验、临床治疗三者间的巨大鸿沟。
所以看上去很科幻的美容产品,其实际效益也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太虚。
如果光没有效果倒还不算罪大恶极,但是在还没彻底弄懂一项新技术之前,没人知道它会不会是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历史上,因不法商人滥用诺奖成果的悲剧也不是没发生过。
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元素而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家,然而在镭元素背后,就藏着一段恐怖往事。
居里先生的手臂
居里先生曾将镭放在手臂上做实验,其放射性让他的手臂开始发红、表皮坏死、结痂,一个月后才重新生长。
所以大家竟脑洞清奇地认为把镭抹在皮肤上,有机会让皮肤“焕发新生”。
一时间,这项诺奖就被当时的媒体和广告宣传成了一种延年益寿的物质,完全忽略了镭可怕的放射性。
含镭的美容护肤品
聪明的商家企业很快就开发出了各种镭射产品:镭射面膜、镭射美甲、镭射面霜、镭射香烟、镭射牙膏、镭射巧克力,甚至连避孕套都要加点镭进去才过瘾。
然而现在我们都知道,镭也被称为“蚀骨者”具有强悍的放射性,进入人体后镭衰变产生α射线和γ射线可以把人的骨头打成筛子。
在生产镭产品的工厂工作的姑娘,膝盖的癌变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人们总是说要相信科学,殊不知这件科学外衣却成了美容保健品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有时候相信某些商家信口雌黄的“伪科学”,比不相信科学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