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看待“研究手机后盖”这件事。
生活中很多“习惯”都是从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养成的,比如手机。1902年,内森斯塔布菲尔德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话设备。直到30多年后,贝尔实验室才为军方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不那么容易移动的手机。等到摩托罗拉面向民用市场推出“手机”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80年代。可以说,在2G网络普及之前,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是“可用性”,后来重心转移到了“易用性”。当手机到了易用的阶段,厂商终于不再受基础能力的束缚,开始在设计上花更多的精力来吸引更多的用户。那么,作为手机“占地面积”最大的部分,机盖自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回顾现代手机的发展历史,出现过很多有想法的品牌,有的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中央,有的已经离开了大众的视野,但也对行业的发展走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来说说手机后盖研究中可以称之为“典范”的厂商。
诺基亚,“万恶之源”基于改变技术的外壳“改变技术的外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经常被人们用来嘲讽厂商不在产品的核心能力上有所突破,而是专注于机身花哨的配色。这句话的出处无从考证,但所有的验证结果都指向曾经的行业霸主——诺基亚。我熟悉诺基亚的80年代和90年代。它是手机行业历史上最具统治地位的品牌之一。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诺基亚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多次创造销售奇迹。以诺基亚1100为例。早在2003年,其全球累计销量就突破了2亿台。之前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诺基亚能够坐上世界销量第一的宝座。产品质量过硬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手机砸核桃”固然有营销的成分在里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家对其手机品质的认可。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诺基亚早期做产品的理念确实很先进。众所周知,诺基亚的手机产品线很长。从入门级的1系列到高端的N系列,各个细分市场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产品,全面的产品布局也是当年诺基亚能够在销量上一骑绝尘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论上,保证产品质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套模具进行开发。然而,更大的盘子意味着你在投资R & ampd .谁也不能说每个新产品都能卖得好。于是,诺基亚灵光一现,想出了一个对行业影响深远的解决方案:色彩!
诺基亚5110
较早使用多彩后盖的产品其实是1998年发布的诺基亚5110,但让我印象更深的是2000年发布的8210。就功能体验而言,8210相对于同期产品并没有太多优势,连中文电话本都不存在。但诺基亚在配色上下足了功夫,一下子推出了黑色、亮黄、嫩黄、辣椒红、咖啡棕、薄荷绿、宝石蓝、水晶白等各种版本。或许诺基亚自己当时也没有想到,色彩斑斓的后盖能有如此大的魔力,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8210大获成功后,诺基亚开始将这种做法延伸到更多的产品线,比如搭载MeeGo系统的诺基亚N9,就像掌握了“财富密码”一样。
诺基亚n9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被寄予厚望的N9可以用失败来定义,但并未能扭转诺基亚手机的颓势。不过它那黑色、品红、湖蓝、纯白的多彩机身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说起这款产品,你很快就会想起它的样子。或许,这就足够了。
苹果,很多人眼中的技术官僚苹果,也是做颜色的好手。在最近的春季发布会上,苹果一口气推出了包括AirTag、Apple TV 4K、新款iPad Pro、iMac在内的众多硬件新品。没想到的是,这些硬件能力提升明显的产品受欢迎程度,还是被“iPhone新配色”远远甩在后面,让人感叹iPhone就是yyds。
iPhone 12
事实上,苹果在色彩搭配方面的经验并不弱于诺基亚。1998年5月,苹果正式发布第一代iMac,也被称为“果冻机”iMac G3。上市之初,这款产品只做了海蓝配色。后来由于“彩色”设计的流行,苹果特别增加了红、橙、绿、蓝、紫五种新配色。
iMac G3
这
后苹果在笔记本、音乐播放器等很多产品上,也都用过多彩设计,不过手机一直到 iPhone 5s 才不再「非黑即白」。在这代 iPhone 上,除了常规的银色和灰色,苹果新增了「土豪金」版本,或许现在听起来有些土,当年的确非常流行,甚至出现了一机难求的情况,同期很多安卓厂商都跟进推出了类似颜色的手机产品。但苹果的多彩策略在 iPhone 5c 上失效了。发布前,大家普遍预期是苹果会推一款「廉价版」iPhone 出来,但事实并非如此,iPhone 5c 并不便宜,加之硬件规格和 iPhone 5 基本一致,导致其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市场表现。iPhone 5c
吃一堑长一智,尽管之后的 iPhone 6、iPhone 7、iPhone 8 系列都有新配色发布,但都没有再尝试多彩设计,直到 iPhone XR 到来。相对较低的价格,加之有了 A12 仿生芯片,拥有黑、白、珊瑚、黄、蓝、红等多种颜色的 iPhone XR 变成了那一年 iPhone 出货量的有力贡献者。有了 iPhone XR 的成功经验,接下来的路就比较好走了,无论是 iPhone 11 还是 iPhone 12,基本都采用了相同的产品路径,以全新 A 系列芯片作为支撑,然后通过多样化的后盖颜色来尽可能吸引到更多用户,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玩法更多的安卓厂商相比苹果,近两年安卓阵营在手机形态以及 CMF 设计方面,要来得更加有活力。在颜色的选取和运用逻辑上,各家厂商多多少少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华为手机上,多彩配色的背后,既有科技感也有人文精神的体现。以 Mate40 Pro 为例,其提供了包括亮黑、釉白、秘银、夏日胡杨和秋日胡杨一共五种配色,前三种代表着华为过去这些年在科技层面上的一些探索,而后两种配色则多了一些精神层面的象征。
华为 Mate40 Pro
受制裁影响,华为手机业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更糟糕的是,这种危机已经不再是公司层面能够左右的事情,并且也没有人知道将会持续多久。据 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华为已经跌出了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行列,要知道,此前华为还是榜单头名的有力竞争者。虽然颜色效果上夏日胡杨和秋日胡杨有着很大区别,但它们的设计灵感来源是一致的,分别取自夏季和秋季两个不同季节下的胡杨。大家知道,胡杨大多生长于极旱荒漠地区,具备极强的生命力,和华为当前所处环境非常相似。借此,华为对外传达了顽强的意志。
OPPO Reno5 Pro+ 艺术家限定版
此前一直走「闷声发大财」路线的 OPPO,则玩起了「变色」艺术。去年年底的时候,OPPO 正式推出了 Reno5 Pro+ 艺术家限定版,在保留「超大杯」核心硬件配置的基础上,OPPO 率先将电致变色技术在手机上实现了量产。电致变色的原理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就是通过外加电场让电致变色材料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使得手机后盖可以在钛银和湛蓝两种颜色之间来回切换,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款产品,多种配色」这一效果。
OPPO Reno5 Pro 星河入梦版
除了非常特别的电致变色技术,OPPO 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将颜色和工艺处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状态的手机品牌。利用星钻工艺,Reno5 系列的后盖颜色「动」了起来,随着机身转动,能够呈现出类似于繁星一般 blingbling 的效果,还是挺有意思的。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些,其它几家国产手机大厂也都在产品后盖设计方面带来了一些新尝试。比如 iQOO 联合 BMW M Motorsport 共同打造后盖纹理,而小米则邀请「品牌代言人」雷军推出了工艺难度很高的小米 11 雷军签名版。
研究手机后盖,得把心态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手机发展之初就是为了解决跨区域的通信难题,时至今日,通信依旧是这类产品最基础的一项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手机所扮演的角色更多,它既是工具也是生活助手,所以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也更高,要用着顺手,也得看着舒心。我一直认为,无论从厂商还是普通消费者的出发,研究手机后盖都并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但「科技以换壳为本」不可取。在保证产品核心能力足够出色的基础上,提升 CMF 水准才是加分项,否则很容易给人一种徒有其表的感觉,不仅不能加分,反而变成了减分操作。期待手机厂商能带来更多有意思的尝试,也希望在研究手机后盖这件事情上,大家能够把心态摆正,不要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本文作者:豆腐店店长本文首发于极客之选,转载请联系极客君(ID: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