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的1812年,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出版了第一卷《儿童与家庭故事集》,第二卷于1815年出版。当时,格林兄弟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故事集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集。现在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版本数不胜数,很多研究或解读都将其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童话中的民俗学、心理学等。今天书评君带你看这篇文章。作者认为童话往往涉及到恶劣环境下巨大的情感和生存问题,所以童话是不言而喻的环境故事。
经出版社授权,本文节选了《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格林童话与荒野的第十章,此后一直被推荐入儿童新书。(字幕是节选加的),这里的荒野大约等于森林。包括在这本关于荒野的书的第三部分。这部分提到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有托尔金的《魔戒》,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桑达克的《野兽国》等。作者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对荒野的探索和描写。荒野是一个野生的自然领域,人们可以参观,但他们不会停留;将荒野中的英雄置于危险之中,也可以治愈文明生活中人们因日常事务而产生的精神疲惫。
003010、【美】利亚姆亨内汉/潘雅威/译,贝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3月。
但没必要把这本书当成一本严肃的研究著作。更像是读笔记,复述故事,不断涌现的感悟。作者是一位带着两个孩子阅读儿童文学多年的父亲。因为他是动物生物学家,所以对童话中的自然和动物非常关注。
就像不久前,童书群友分享一个格林童话时,提到了不同版本的差异,也提到了小朋友质疑为什么白雪公主总是被骗。这大概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乐趣吧。
作者|[美]利亚姆亨内汉
节选|沈禅
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故事中,茂密的森林被认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栖息地。这样的森林里居住着无法控制的生物和人类。这些生物,有时包括人类,有着巨大的胃口,它们的胃口往往会延伸到人体。
与此相一致的是,欧洲传统童话中与森林相关的情感记录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这可能反映了美丽的人类对想象中或现实中的食肉动物不可避免的抗拒。然而,尽管如此,这些故事中至少有迹象表明,在这种焦虑之下,这些危险的景观也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也许,其实这种麻烦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不然为什么我们会有过山车,高速汽车和法西斯政客?总有人警告,不要进森林!但是,我们还是要去森林。
在我用的格林兄弟童话英文版中,“荒地”这个词用的很少(只有5次),“荒野”这个词用了100多次。更常见的是“森林”这个词3354。在这些故事中,它是荒野的常见同义词。——它被使用了300多次。相比之下,很少使用“驯服”这个词,尽管“家”、“城堡”和“花园”的使用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们加起来的实例数量与提到的野生动物相似。
003010,格林兄弟著【德】,文塞尔译,果麦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5月。
考虑到这些数字之间的平衡,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童话,至少是传统的德国童话,代表了对家中温暖的壁炉和远处森林荒野之间平衡的延伸冥想。当解释家庭和荒野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在童话中上演时,有大量的故事可供选择。
童话是不言而喻的环境故事。
当我第一次学吹锡笛时,我妻子抱怨我一遍又一遍地吹同一个曲子。其实我不是一直弹同一个曲子,但是所有爱尔兰曲子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格林兄弟的作品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德国童话,而是通过微妙的变化,呈现出几乎无限数量的非常相似主题的迷人故事。
在剧情、性格、动机、环境等关键要素上的小操作,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每一个童话里,人物微妙不同,生活环境微妙不同,冲突微妙不同,故事结局微妙不同。但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英雄(无论卑微还是高贵),一个激烈的对手(无论有没有魔法),一个驱逐(从家里到一个荒凉的地方),一个不祥的威胁(食人,食肉或其他),克服一个艰难的环境(无论有没有王室的帮助),复仇(如通过沸腾的油)和一个结局(如婚姻)。然而,一个好的故事总是比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要好,一加一大于二。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故事的情节都很直白,即使情节很恐怖。比如《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的叙事中,从温馨场景到焦虑场景的过渡很流畅:孩子们被扔进森林,被一个吃人的女巫抓住。后来女巫被杀,他们一夜暴富。他们的家人团聚了,每个人都很开心。情节的顺序很符合逻辑。
103010插图。
但是,其他童话也有自己晦涩难懂的逻辑。比如《格林童话》(十二兄弟)国王决定将十二个儿子斩首,这样他的第十三个孩子,唯一的女儿,就可以继承他的王国。儿子们跑了,几年后,他们的姐姐找到了他们,并在森林的山洞里帮他们做家务。(故事到此结束,我觉得还不错。然后,姐姐离开哥哥们的山洞,去采百合。(好吧。莉莉其实是她的兄弟!(这是什么?但是后来我的兄弟们不再是百合花,他们变成了乌鸦。不好意思,你是说“变成乌鸦”吗?这样的故事根本没有连续的逻辑。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具有更多传统情节的童话在今天最受欢迎。像《汉塞尔和格莱特》这种情节离奇的故事很少有人收藏。可能是因为这个故事讲了太多次,一些和故事情节有关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抹去了。不管什么原因。
,很明显,一个故事要想成功,不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重要的是,他们深入研究了相应的主题。在《十二兄弟》中,这些兄弟开始是百合花,后来变成了乌鸦,这些可能都无关紧要,因为故事的主题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引人入胜。妹妹意识到自己的哥哥们变成了乌鸦,为了救他们,她发誓七年的时间不说话,也不笑。后来,这位女孩嫁给了一位国王。她的国王丈夫在自己邪恶的母亲的教唆下,要把女孩烧死。在火刑架上,七年的誓言结束,哥哥们从乌鸦变成了人,与妹妹团聚,并把她从火焰中救了出来。
《七只乌鸦》插图。
格林童话中的故事不管是受欢迎的,还是被忽视的,都是与它们经常对人类关系进行存在主义沉思、再现环境背景与生态环境以及对这种关系的经济限制结合在一起的。总的来说,这些故事构成了一个关于毅力、合作、忠诚和克服人生磨难的专家课堂。如果,出于我不敢妄下判断的原因,你碰巧认同格林童话中的恶毒角色,也许可以在这些故事中学到一些不可言说的死亡方式。一般来说,我们都需要更多地了解死亡,即使是在幼年之时。
尽管故事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和特质,但其中所考察的存在主义问题都是一样的。童话故事将生活精简到具体的要点,每一个故事都是关于重要问题的信号传递。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忠诚、友谊,人与动物之间的敌意,人类的美丽及其缺失,以及照顾和忽视(特别是对儿童),这些主题都很关键。那么,每一个故事的核心都是一个问题:“人是什么?”(尽管这不是每个伟大故事的核心)故事的主题仍与经济相关。
故事在家园或荒野中,在熟悉或迷茫的风景中展开,并聚焦在食物问题上:饥饿或食物充足,食欲正常或反常,以及食物是人类还是野兽。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由于童话故事涉及的往往是在严酷环境下的巨大情感和生存问题,因此童话故事是不言自明的环境故事。
童话展现了乡土景观与野生景观的差异
格林童话除了反映人际关系的主题,还以具体的方式展现了乡土景观与野生景观的差异,这使得这些环境故事格外出色。在故事中,那些为了人类的目的而使用的土地——被耕种、管理和定居的土地——与那些人类无法直接控制的土地之间存在着对立。尽管死亡也存在于城镇和村庄,但至少在故事中,死亡在荒野中有了更多的邪恶和反复无常的选择。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睡在自己的床上去世,显然比被野兽撕碎要好一些。《汉塞尔和格莱特》《小弟弟和小姐姐》(Little Brother and Little Sister)以及《白雪公主》都反映了贪婪生物的死亡。“野兽处决”的死刑方式可能已经与很多古代世界的其他仪式一起消失了,然而,每当我们打开一本童话书时,都会对这种做法进行深深的反思。
《白雪公主》插图。
英雄可以去造访,但是不能留在那里,这是童话中的荒野的特点。荒野的永久居民是野生动物,当然,其中许多野生动物是无害的,虽然其中也有许多具有威胁性,还有一些则相当疯狂。格林童话中被视为无害的动物,包括那些生活在森林中或城镇范围以外的土地或水域中的动物,比如(许多种)鸟类、青蛙、蟾蜍、蚂蚁、蜜蜂、(许多种)鱼类、鸭子和其他野生禽类、野兔、鹿、老鼠、刺猬、狐狸、蠕虫及偶尔出现的蜗牛。潜伏在荒野中的还有习性更为凶猛的野兽,比如狮子、野猪、熊、狼、鹰、蛇和龙。童话里生活在荒原上的人类都是可疑的,包括男女巫师、巨人和野人。这些令人讨厌的生物以独特的方式在世界上用魔法折磨他人,并频繁地吃人。
人工管理的田地和荒野之间的区别体现在经济上,一边是人类的经济占上风,另一边则是自然经济至上。不过虽说如此,却也并没有区分得这么明确。森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这种逻辑当然是资本主义的逻辑,但是在《汉塞尔和格莱特》中,很明显,对森林的掠夺为樵夫和他的家人提供了经济来源,并提醒我们,财富源头来自篱笆的另一边。我们的樵夫必须选择木材,切割木材,并将其转化为可交易的商品,以供售卖。他入不敷出的经济状态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他的家人正在挨饿,这就是为什么他同意放弃自己的孩子。但是森林对他或他们的命运毫不在意,因为这就是荒野的冷酷无情。
尽管在人类主导的那一边,更大规模的园林经济事务更加激烈,但是也只有在那一边,他们才会失败。野外的失败只是生态学的另一个名词,就像生态学还有另一个名词是成功,或者换句话说:生存和死亡都是生态学术语而已。
有些故事中提到了长期的饥饿和干渴。在《森林中的老婆子》(The Old Woman in the Forest)中有一个年轻女孩,她被困在森林里,一个人孤零零地喊着:“我一定会饿死的。”一只鸽子,当然事实上是一位被施了妖术的王子,飞来帮助她。正如我们前面叙述的那样,在《汉塞尔和格莱特》中,正是因为樵夫不能养活他的家人了,才让情节发生变化,故事中的解决办法是樵夫把孩子们送到了森林里。在《小弟弟和小姐姐》中,这两个孩子的继母虐待他们,把他们赶进了森林。后来,邪恶的继母跟踪他们去了森林,给森林里所有的小溪施了妖术。口渴难耐的孩子们被引诱到小溪边,小弟弟喝了溪水后变成了小鹿。饥饿,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在格林童话的十四个故事中都有提及。
格林童话中还有两个跟饥饿相关的故事,虽然都很简短,但值得一提,那就是《甜粥》(The Sweet Porridge)和《饥荒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Famine)。其中,前者和森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者则是对饥饿忧郁的沉思。
在《甜粥》中,一对母女正在挨饿,女孩“去了森林,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给了这个饥饿的女孩一口小锅。这口魔法锅听到“小锅,煮吧”的口令后,就会煮出甜甜的粥。粥煮好后,再听到“小锅,停下来”这样的指令,小锅就会停下来。有一天,母亲外出了,走之前却忘了让那口不知疲倦的魔法锅停下来。于是,粥不停地煮呀煮,后来溢了出来,先是填满厨房,然后是屋子,等等,“好像它要喂饱全世界”。当只剩下一间屋子还没有被粥淹没时,女孩回了家,把锅停了下来。
《饥荒的孩子》这个故事的内容更简短,也更让人难过。一位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正在挨饿,母亲变得“精神错乱而又绝望”,她对孩子们说:“我必须杀了你们,这样我才能有东西吃。”孩子们在母亲的手下逃过了两次。最后,孩子们对母亲说:“我们要躺下睡觉,直到新的一天到来之前,我们都不会再起来了。”她们永远地睡着了,她们的母亲也离开了。
童话持续思考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格林童话让我们对自己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有了持续的思考。有时这些动物,比如刺猬男孩汉斯,是相当古怪的。没有一个简短的总结能公正地解释《汉斯·我的刺猬》(Hans My Hedgehog)这一故事的疯狂。
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宣称他们“想要一个孩子,即使它是一只刺猬”。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汉斯,不过这孩子的上半身是刺猬,下半身是人。汉斯央求父亲给他买了一支风笛。后来,他骑着一只公鸡(顺便说一句,这只公鸡穿着定制的“铁鞋”)去了森林。在森林里,汉斯住在一棵树上,照料他的一群驴子和猪。他用风笛吹奏出“优美的音乐”,吸引了一位迷路的国王,并给国王指了路。国王允诺把回到宫殿后遇到的第一个东西赐予他,第二位迷路的国王也是一样。最后,汉斯结婚了,尽管他的新娘非常合理地担心他身上的刺会伤到她。在新婚之夜,他“脱掉了刺猬皮”,四个士兵跑来把刺猬皮扔进了火里。汉斯得救了,变成了人的模样,成了王子。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汉斯,我们的刺猬男孩,是一个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相结合的奇怪物种。然而,在格林童话中,区分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的界限并不混乱。一方面,你有驯服的动物、驯养的牲畜,甚至一些异国生物,包括一两头大象和猴子之类。而另一方面,从平静无害的野兽到面目可憎的野兽,森林有自己的一套野兽系统。
《小红帽》插图。
对野生动物的恐惧会在荒野中催生最大的焦虑。例如,在《会唱歌的骨头》(The Singing Bone)中,一头野猪造成了“全国性的巨大破坏”,阻止了所有人进入森林。(野猪是被两兄弟中单纯善良的弟弟杀死的,而狡猾精明的哥哥却冒领了弟弟的功劳,后来还娶了国王的女儿。当然,最后哥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类似下面这样的话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出现:“被野兽撕成碎片”(《小弟弟和小姐姐》);“把他们扔到野外去喂野兽”(《汉塞尔和格莱特》);“野兽肯定吃掉了祖母”(《小红帽》);“一只可怕的野兽正坐在我的洞穴里,眼睛红得吓人”[《自动上菜的桌子、吐金子的毛驴和自个儿从口袋里蹦出来的棒子》(Little Magic Table,the Golden Donkey,and the Club in the Sack)];“不管怎样,他以为森林里的野兽很快就会把她吃掉”(《白雪公主》);“于是他转过身,看见一只黑色的大野兽大叫:‘把我的玫瑰还给我,否则我就杀了你!’”[《夏季和冬季花园》(The Summer and the Winter Garden)]。
学者托马斯·H.伯奇曾撰写过一篇《荒野的禁锢》(The Incarceration of Wildness),这篇关于荒野和驯化王国之间界限的文章虽然很有争议,但是也很精彩,文章中写道:“西方文化对野性的禁锢,其中心是对他者的普遍(错误)理解,认为他者是敌对的,是对法律的不服从,因此是非理性的、犯罪的、非法的,甚至是犯罪性的疯狂(比如灰熊)。”
如果你想去野外最危险的地方——又不想冒着被野兽撕成碎片的风险——那就读读格林童话吧。
童话故事并没有忽视与生存有关的现实性
在童话中,做人就是奋斗,就是忍耐,就是与人交往,就是能升官就升官,能发财就发财,能嫁给王室最好,能为自己报仇就一定要用火、油或者把敌人扔给野兽。童话故事在儿童身上具有生存和生态指导意义,尽管人们可能不希望孩子们从一个吻就可以使死尸复活的假象中获得虚假的安慰,因为这是以深刻的物质方式戏剧化了人类的处境和环境。换一种更具体的说法:童话故事中的人类困境是建立在一个清晰的环境限制和生物现实的背景下的,尽管童话可能是幻想,但它并没有忽视许多其他故事所具有的那种现实性。
万物相连是众所周知的生态格言,但是这句格言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补充,即有些东西比其他东西联系得更紧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平静的土地上做日常工作,但有时人们必须冒险走到边缘地带。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向儿童和成年人表明,这可能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正如外国王子在遭遇那些野蛮人时所发现的那样,也可能是一种变革,正如格林童话中的几个人物在进入森林并活着讲述故事后所发现的那样。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
原文作者/[美]利亚姆·赫尼根
编辑/申婵
导语校对/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