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市场和业界普遍欢迎游戏版号恢复发行;从长期影响来看,业内人士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
图片/IC文| 《财经》记者常陆编辑|糜竺时隔263天,中国游戏行业迎来了多个新版。4月11日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2022年4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2022年共有45款游戏获得了首批游戏版本号。包括5款客户端游戏,1款Switch游戏,其余39款为手游。4月11日,很多游戏行业人士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兴奋。\"经过八个月的等待,我终于拿到了这份名单.\"一位游戏公司设计师写道。“期待下一批……会是谁?”另一家大游戏公司PR在朋友圈发帖。也有人开玩笑说:“这45款游戏背后的发行商还在等吗?”二级市场反应迅速。到4月11日港股收盘,多只游戏概念股股价上涨。其中,新东公司上涨1.50%。美国股市晚间开盘后,中国一般游戏股盘前涨幅继续扩大。都涨了7%以上,斗鱼涨了1%以上。4月12日开盘后,a股和h股游戏板块也大幅上涨。至4月12日收盘,a股中国冰川网(300533)涨停,涨幅19.98%,收于19.52元;天舟文化(300148)上涨10.18%,收于4.22元;中科王云(002306)上涨10.09%,收于3.6元;大榭文化(600892)上涨10.06%,收于3.61元;游族网络(002174)涨逾10%,收于11.39元;包青(300052)上涨4.75%,收于24.06元;h股(09626)上涨12.79%,收于210.8港元。忠诚的妻子。一位游戏媒体从业者在朋友圈回复别人评论时说。
在4月11日下午《一场漫长的婚约》正式公布之前,游戏界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就开始在社交群发布相关消息。“经证实,新闻出版署近日重启游戏版号审核。”一家头部游戏公司的公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因为已经有几个省份的出版部门收到了3354的通知批文,应该是今晚正式公布。”果然,当晚8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官网公布了《2022年4月国内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包括迅雷互动《盒裂变》、游族网络《少年三国志:口袋战争》、新动公司《派对之星》等45款游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一次发布游戏审批信息要追溯到2021年7月。当时共有87款游戏通过了审查,拿到了版本号。业内普遍认为,停止发行该版号,主要是为了响应监管部门提出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政策。2021年8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网络游戏企业只能在周五至周日、法定节假日20: 00至21: 00的一个小时内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此后,所有游戏厂商都推出了更严格的防沉迷措施,包括人脸识别。2022年3月下旬,腾讯发布财报称,2021年第四季度,国内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下降至0.9%,总时长同比下降88%,游戏流水占比下降至1.5%,总流水同比下降73%。据GameLook统计,相比2020年发行的1405个游戏版本号,2021年的版本号总数减少了46.26%,几乎是“打折”了。2018年以来,版号总数连续四年减少。易观文化消费行业高级分析师廖旭华指出,出海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创业团队的不断减少、头部公司业绩的分化是刊号停刊的直接影响。另一家总部在北京的中型游戏公司中层告诉《财经》记者,公司近期招聘的主要方向是“非国内研发& ampd、不是国内分配,而是更多与出海相关的岗位”。当被问及对重启该问题有何看法时,这位中层经理想了一会儿,说道:“这是一个长期的约定。”公司公关负责人陈诚告诉《财经》记者,2021年上半年,公司游戏《派对之星》就已经进入送审流程。在去年7月发布版本号之前,游戏已经反馈了几轮意见。所以,一旦恢复发布版本号,公司就能拿到《派对之星》的版本号,这是“意料之中”的。“这种复苏基本在行业预期之内”,这位相关人士表示。“其实春节过后,就有传言说3月份会恢复版号。”廖旭华表示,版本号的恢复发布“说明审核标准和流程优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是积极的。版本号是游戏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位接受采访的游戏行业人士表示,他所在的公司获得了版本号,在申报过程中一度认为这款游戏很有竞争力。“但是从申报到拿到版本号,差不多用了六七个月。半年后,游戏在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3354,还是这个品类突然变成了
不那么火了——所以版号虽发下来,可能这个游戏最终不会上市,版号也就浪费了。”“今年版号肯定是少的,所以浪费版号的可能性会变得非常低。”他表示。对市场影响几何?市场和行业普遍对版号恢复发放表示欢迎。一位中腰部游戏公司人士认为,此次版号恢复发放主要利好部分手里没有领储备版号的中小工作室,“包括一些可能开发的题材偏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游戏公司——因为这类题材在海外很难做出营收”。他总结,版号恢复发放后,一些原本无法上线的类似游戏可以恢复到持续上新的状态,这对于其在国内版的新游戏推荐、用户留存及黏度等预期都将产生一定帮助。就市场的长期影响而言,业内人士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游戏行业人士认为,按照此次发放的数量,依一年算,发放总量“不会多于去年停发前每月约100个的水平,更不可能多于2020年”。他预估,今年发放的版号总量约为300个-400个左右。“(版号)肯定还是按一定节奏来发放。”他认为。游戏产业观察人士王薇认为,版号发放不会即刻产生影响,“今天发版号不可能明天就上这个游戏的”。且新游戏对整体大盘影响有限。此外,最新批次的版号并不涉及头部大厂。此前,一位游戏从业者曾向《财经》记者透露,虽然此前数月未公布版号审批名单,但审批流程并未停滞。廖旭华也表示,“初审一直在接收,只是没有终审反馈或者版号发放而已”。他认为,游戏公司“已经开始寻找不那么依赖版号的生存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版号是对股东和员工都非常不负责任的策略”。业内人士普遍指出,游戏产业在强化落实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在加速“出海”步伐。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于2021年底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1年中国国内游戏用户达到6.66亿人,游戏市场销售收入2965亿元,其中自主研发游戏的收入达到2560亿元,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180亿美元。廖旭华指出,监管规范的框架下可以让市场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也要注意保护行业的创新土壤。“行业理解的门槛是资源和技术,但是我认为未来真正的门槛是对社会和环境的感知能力,高投入大制作不一定行得通,但是能够把握内容导向一定没问题。”廖旭华建议,对于游戏公司而言,其出海方向不应限于东南亚和日美韩,应进入更多的市场/品类中去。“以中国公司的游戏研运能力,我相信全球市场非常需要它们。”廖旭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