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指挥家列出了曲目,作曲家重新编排了曲目。本报采访了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霖。
开幕式烧这19首曲子不容易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冰雪环破冰、创意点火仪式……2月4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世界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惊喜还在于开幕式的音乐。无论是国旗传递时小男孩用小号奏出的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来自山上的孩子们用希腊语完美演绎的奥运会歌《奥林匹克圣歌》,还是悠扬清澈的童声合唱《雪花》,都让人眼前一亮。由19首音乐串成的运动员入场背景音乐,在开幕式结束前就已经火了。从贝多芬到莫扎特,从威尔第到柴可夫斯基,乐迷们在社交平台上寻找熟悉的作曲家和曲目,分享歌单。一些音乐app甚至开启了听歌和识别歌曲的功能,并迅速建立了一个云歌列表,供大家收听和转发。看到这一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霖开心地笑了。
自2019年以来,赵霖一直致力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音乐创作。2月5日,赵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时表示,音乐作为开幕式的重要元素,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对于使用世界名曲作为运动员入场的背景音乐,赵霖认为“这些古典音乐是全世界观众都非常熟悉的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音乐财富。把这些世界名曲作为运动员的入场音乐,充分展现了我国的文化包容和自信。”
经典曲目列表
几位指挥家推荐了11位作曲家对乐曲进行改编。
在确定运动员入场仪式的背景音乐之前,赵霖首先研究了历届奥运会运动员的入场仪式。\"大多数其他国家都以流行歌曲为主。\"在赵霖看来,奥运会的主角是运动员,背景音乐实际上与他们的入场相匹配。“我们应该照顾运动员的感受,让他们融入其中。于是我很自然的想到了用大家都很熟悉的古典音乐。\"
“奥运会属于全人类,我们希望全世界的观众在观看运动员入场时,都能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其实这些音乐都是人类共有的音乐财富,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把它们作为入门音乐,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赵霖说。
带着这个想法,让年轻的指挥家如刘菊、夏、和景桓列出一个曲目清单。“作曲家和指挥家的思维不同,指挥家会掌握更多的作品。因为保密,我不能告诉他们我在做什么。我只能要求他们每个人列出最热门最适合行军的赛道。”
从每人推荐的20部作品中,赵霖选出了重复率最高的一部。“很多人都跟我说过,《威风堂堂进行曲》一定要用。”当然,赵霖应该考虑推荐的歌曲,但他也需要找到一些额外的作品,起到调节作用。“音乐不可能是所有行进的速度。我做过实验。如果一个人处于音乐状态,连续听不到10分钟就会很累,所以我用了很多三拍圆舞曲,这是《溜冰圆舞曲》想到的。在这个作品的影响下,我重建了一个新的结构。让大家感到温暖,不烦躁。”
在此基础上,赵霖选取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18首古典音乐作品,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埃尔加的《威 风堂堂进行曲》,威尔第的《饮酒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加上《歌唱祖国》中国队入场时,编了运动员入场风格的所有背景音乐。
“这些世界名曲不是原封不动地带来的。它们只是材料,需要重新排列。既要符合运动员入场时的行进状态和热烈的气氛,又要让大家听起来熟悉、新鲜。中间还有很多过程。”在赵霖看来,音乐创作有三个创作,第一个创作是创作本身,第二个创作是录音,第三个创作是降混。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赵霖邀请了11位青年作曲家对这些曲目进行了重新编排,还邀请了国家大剧院的管弦乐队进行演奏,并在国家大剧院的录音室进行录音。“在每一个创意环节,我们都希望达到最好的效果”。
由于开幕式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变化,甚至赵霖也只在开幕式当天得到了各运动队出场的顺序,所以开幕式的音乐排练总是盲目的。为了在现场行进的过程中不出任何差错,赵霖和他的团队循环播放了18首世界名曲,直到中国队入场,激动人心的《歌唱祖国》响起。
PK系统筛选
每首乐曲都是由五个以上的作曲家同时创作的。
为了保证开幕式的音乐质量,赵霖用PK制代替邀请来筛选作曲家。“我们将邀请五位以上的作曲家同时创作每一首音乐。”为了激发作曲家的创作热情,赵霖总是单独与作曲家交流,让他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有些音乐是两个节目同时演奏的,包括排练的时候,两个版本轮流找感觉。”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赵霖对作曲家要求极其严格。“我们的谱必须非常正规,任何表情标记、玩法标记、力度标记都必须标注清楚。我根据作品问大家。”在录音棚里,赵霖还不停地“找茬”,以至于大家都调侃录音是“大规模换片头社会的死亡现场”。来调侃一下,为了让音乐创作更加完美,大家都是没日没夜的忙。赵霖透露,参加开幕式的作曲家大多出生于80年代,也有一些出生于90年代。“我是里面的老大哥。祖国的强大,给了我们年轻人这么好的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和机会。”
雪花是主线。
开幕式的音乐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虽然冬奥会开幕式分为不同的部分,由几段音乐组成,但赵霖将整个开幕式音乐视为一部完整的作品。“整个开幕式在音乐上有一种结构感和材料感。我们抢的时候不会扔一个材料,这个材料就是雪花。其实从雪花建造的舞蹈开始,到雪花的主题,再到最后的点火,音乐是连续的。所以在大型活动中,我们的音乐是可以结构化的,它更倾向于一部完整的作品。”
和
2008年奥运会渴望向世界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同,赵麟认为,如今的北京冬奥开幕式更有这份自信去娓娓道来,去述说中国的精神内涵。在赵麟看来,冬奥会开幕式的音乐设计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无处不在。“《立春》是一个非常中国的音乐表达,其中用了民乐,而且是江南丝竹的表现方式。而开幕式也有特别现代的,比如非常现代范儿的五环展示的音乐。这其实说明我们中国的音乐包容性很强,任何一个风格、任何一种文化状态都会被包容进去,并且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去和大家交流。我们现在这一代作曲家,对待音乐、对待和世界音乐的交流上,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方式。”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