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手机游戏下载!
首页 游戏资讯 游戏攻略 “防沉迷”调查:“未成年人可以变成年人”,黑产还是诈骗?

“防沉迷”调查:“未成年人可以变成年人”,黑产还是诈骗?

时间: 来源:网络 编辑:2u手游网小编 浏览:49

近日,话题#过半学生能解锁游戏防沉迷系统#引发关注。据央视记者调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新规出台后,一些网店向未成年人出售租赁游戏账号,并提供人脸解锁服务,以绕过游戏中的实名验证。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防沉迷新规出台后,乱象存在的远不止账号出租和销售平台,各种网络诈骗也瞄准了未成年游戏玩家。很多骗子声称可以把未成年人的游戏实名信息改成成年人的,以此来解除防沉迷。记者了解到,已有多名玩家被骗。

除了黑产和骗局的滋生,南都记者还发现,防沉迷系统的人脸验证也给一些成年玩家带来了困扰。对此,专家表示,技术需要不断迭代和调整,以应对当前的问题。防沉迷措施不仅对未成年人至关重要,对整个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科技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未成年人尽力解决“防沉迷”,租售账号可“人脸验证”

近日,据央视报道,一些网店在销售游戏账号时,不核实买家年龄,明知买家是未成年人,也不会劝阻,甚至将“不防沉迷”作为卖点之一。另外,虽然很多游戏厂商都推出了人脸识别技术,在游戏过程中会弹出人脸识别窗口来验证玩家身份,但是商店会提供相应的解锁服务。

有中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能解决防沉迷系统,引发社会关注。

这种混乱是对“史上最严游戏规则”的一种反应。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游戏新规正式生效。根据规定,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00-21:00玩网络游戏。

面对突然收紧的限制,不少未成年玩家使出浑身解数“破解”防沉迷系统,一些“解决防沉迷问题”的黑灰产业也发展迅速。

9月5日,爆出“男孩被骗1000多元解决游戏成瘾限制”的新闻。江苏一学生为了解除未成年人游戏的时间限制,添加了一个陌生人为好友,并在对方的诱惑下,将母亲的微信账号和密码告诉了对方,对方通过微信骗走了她1000多元。

几天后,另一张“疑似六旬老人凌晨3点5分遇害”的图片在网上流传。9月9日,腾讯回应:经查,该账号多次通过人脸验证,系统认为是“我”在玩游戏。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属于现实中的“别人的脸”。

在声明中,腾讯还表示,存在“家长给孩子露脸”和“租售账号给别人露脸”的可能。

早上打《王者荣耀》的老人实名认证信息。图微博,腾讯成长的守护平台

调查:“未成年人可以改成成年人”,黑产还是诈骗?

央视报道的乱象主要存在于出租和出售账号方面。报道发出后,9月8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约谈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以及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强调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

有玩家告诉南都记者,游戏账号买卖现象已经存在多年,并不是因为防沉迷才发展起来的。有些玩家想要一个级别更高或者装备更好的账号,或者想要一个“小号”,所以会选择购买或者租用别人的账号来玩。但在最新的防沉迷政策出台后,很多原本不需要租账号的未成年人,也会以这种方式玩更长时间的游戏。

一位新成长的《王者荣耀》玩家告诉南都记者,虽然购买或租赁账号很容易,但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方式。他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据南都记者调查,最新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出台后,除了出租、出售账号,网络上还出现了另一条更为隐蔽的灰色产业链3354。有卖家表示可以“不换账号,把实名认证信息改成成年人”。据记者调查,市面上的这些服务,很多其实都是诈骗手段,但也有不少未成年人被骗。

记者在淘宝搜索关键词“王者荣耀实名”,没有找到相应的商家内容。在QQ上,记者搜索《王者荣耀实名》相关QQ群,发现了不少结果。

记者通过QQ群找到了四个卖家,他们都表示,即使游戏账号已经认证为未成年人,也可以解绑,改成成年人,这样游戏就不受时间限制,价格在35-88元不等。当记者询问后续比赛中如何解决人脸验证时,对方表示可以解决人脸验证问题,不用担心。

记者继续问“如何解决人脸验证”。两个卖家表示“一次永久”,以后再也不会弹出人脸验证。另外两个卖家说,如果弹出来,卖家会帮忙人脸识别。其中,一个要价88元的卖家告诉记者,他们可以进行15次人脸识别。15次后,玩家可以选择年卡进行人脸验证,价格为188元。

一个提供“防沉迷”业务的QQ卖家发给记者的图片。

但记者通过微博和百度贴吧联系到了两个卖家,他们告诉记者,如果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已经绑定了账号,实名认证是无法更改的。“没有人能在年龄之下改变。”一位卖家说。

记者微信官方账号,腾讯成长守护者,咨询修改实名信息规则。规则,游戏实名信息为未成年人,不能修改;游戏的实名信息是给成年人的,一年有一次修改的机会。

那么,QQ卖家所说的“更改未成年人实名信息”真的可以通过技术破解系统吗,还是一种诈骗手段?记者找到一名想改实名信息的未成年玩家,让他联系一名自称“35元改实名,非同一般”的卖家。卖家告诉他只需要提供一个游戏账号,十分钟内就可以帮他修改实名认证信息。卖家还发来两张成年人身份证的编码照片,并承诺“打包后出售”,即保证解决后续人脸验证问题。

玩家向卖家3转账。

5元后,等待了十分钟,发现自己的实名信息并未更改。此时,卖家又发来截图表示,需要花95元购买一张解除防沉迷限制的“解除卡”,修改实名成功后,会将这95元退回给他。到这一步,玩家已基本确定,这是一场骗局。

卖家发来一张图片,要求玩家转账购买“解除卡”。

记者发现,已有玩家被类似套路骗取较大金额。在百度贴吧“王者荣耀吧”内,一玩家讲述了自己被骗的经历,骗子声称花128元可以帮忙过人脸,随后又以其他理由让玩家转账,该玩家最后被骗600多元。

另一位被骗过的玩家告诉南都记者,这类骗子通常会在微博、贴吧等公开讨论区寻找被骗者,然后私信玩家加QQ好友,再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让玩家转账。

灰黑产与“防沉迷”共存已久,新规之下矛盾激烈

事实上,未成年人和“防沉迷”的斗争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利用这种斗争从中牟利的灰黑产也早就存在,并与游戏厂商的技术手段共同“进化”。

据央视报道,腾讯的未成年防沉迷系统在2007年就已经上线。

南都记者从一些玩家那里了解到,防沉迷系统在近十年中经历了几次较大变化。大约十年前,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玩家的限制主要体现为,每天玩够一定时长后,游戏经验值和奖励变为零,不能继续升级,但仍可继续游戏。后来,系统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有了严格限制,在9月1日“每周三小时”的未成年游戏新规出台之前,腾讯给未成年人设置的游戏时限为每天一个半小时,超时就会强制下线。

一位成年游戏玩家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成年人通过修改实名认证的方式来逃避防沉迷系统,这一直都是“常规操作”。早在七八年前,没有人脸识别这样的手段,实名认证非常容易。“可以买别人的身份证信息。有时候甚至都不用花钱买,网页一搜就能找到别人的身份证。”

而在引入人脸验证后,游戏对未成年人的限制变强。在“腾讯成长守护”微信公众号中,腾讯解释了人脸验证规则“人脸识别验证,主要是针对经过公安实名校验确认为成年人、但游戏内行为特征却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二次身份认证。18周岁以下已经纳入防沉迷的未成年用户,则不再被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若系统检测到“疑似未成年人”,则弹出人脸验证页面。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即使绑定了成年人的身份信息,也还要面临不定期的人脸验证。但灰黑产生意链条上,已经有了对抗人脸验证的方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租账号玩《王者荣耀》的过程中,弹出了人脸验证页面,记者联系店铺客服后,客服发来一个网址,要求将网址上显示的二维码截图发给客服。记者再次进入游戏时,已不用再进行人脸验证。该报道称,这是由于卖家通过第三方登录平台,绕过了《王者荣耀》的官方通道,就能避免触发人脸识别系统。

不过,对于黑产的手段,腾讯的反应也很迅速。南都记者在一个卖家朋友圈看到,“截图二维码”过人脸识别的方式已经不可用。“9月6号凌晨腾讯偷偷把人脸二维码给取消了。都不弹了,发不了二维码的话可能面临倒闭……”他写道。

某卖家朋友圈内容。

随后,该卖家又在这条朋友圈下面写下评论:“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二天,该卖家再次发朋友圈“开工了”,表示已有新的办法。

记者与该卖家交流时,他表示自己的确有方法可以过人脸识别,但语气并不肯定。“我这边的方法只要不被(腾讯)修复,就能弄。”

虽然不少网友调侃黑产卖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在百度贴吧、微博超话等社群中,南都记者发现,多数玩家对于“解防沉迷”的反应是——骗局。在采访中,不少玩家表示,如果有人声称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开防沉迷系统,基本不可信。

9月11日,“腾讯成长守护”公众号也发文称,“防沉迷不能解,请同学们不要轻信骗子!”

看来,“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或许并不准确。“不能说是‘破解’,大部分同学都是绑定家长或朋友的身份证来玩,如果弹出了人脸识别,也是让家长或朋友帮忙。但肯定不是随时都能找到人来帮忙过人脸,还是会受到限制。”一名中学生告诉南都记者。

“防沉迷”也误伤成年玩家,专家:技术还需更精细

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在这场关于“防沉迷”的对抗中,人脸验证不仅挡住了未成年玩家,也让不少成年玩家怨声载道。

根据腾讯官方说法,人脸识别主要是针对“身份信息为成年人,但游戏内行为特征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但在网络上,很多成年玩家表示,自己最近在游戏中遇到高频率的人脸识别,影响了游戏体验。

“一次弹出时因为网卡了,没有验证成功,之后就被系统认为‘疑似未成年’,总是弹出人脸验证。”“每次上游戏都要验证,哪怕两次登录中间只隔几分钟也要验证。”一些成年玩家抱怨。

一位成年玩家告诉南都记者,自己玩《王者荣耀》时基本不会弹出人脸验证,但在玩《和平精英》时,几分钟就会弹出一次。该玩家在这两款腾讯游戏中用的是同样的账号和实名信息。“虽然能理解现在管控未成年和代扫脸(行为),但正常玩家也被干扰了。”她说。

那么,人脸验证的弹出机制到底是怎样的?南都记者询问了多位玩家,他们都表示不清楚,网上的各种猜测也未被证实。

#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的热搜引来不少对系统有效性的质疑,但据南都记者调查,人脸验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它的初衷。

一位刚满18岁的玩家告诉南都记者,自己上中学时,也试过用家长的身份证注册,但时常因为人脸识别而被迫中断游戏。后来,他索性将实名认证换成了自己,每天只能玩一个半小时。“不管用谁的身份证,都会有限制。后来就不太想玩,退游了。”

从调查采访结果来看,在实现“防未成年人沉迷”初衷的同时,乱象正在发生。一方面,利用防沉迷的黑产、骗局滋生和泛滥,另一方面,成年玩家也因被防沉迷系统“误伤”而有怨言。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防沉迷下一步又将往何处去?

社科院研究员段伟文认为,政策刚刚开始实行,乱象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对于滋生的黑产,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让违法行为付出高代价。

他相信,技术会经历不断迭代、调整的过程,来应对当前的问题。这需要游戏厂商不断修正技术。例如,对未成年人的鉴别需要更精细的手段,对人脸验证环节也需要更为严格,防止“代刷脸”现象发生。

在他看来,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教育部门、学校、社区、家长都应该配合起来,建立一个立体、多元的治理机制,才能真正达到防沉迷效果。”

防沉迷政策能否真正取得成效,治理成果有待时间验证。

“理想的情况是治理目标达到了,扭转了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现状。但如果在当前的政策下,治理目标没有达到,那么整个游戏产业可能将受到更强的监管。因此,防沉迷措施不光是对未成年人,而且对整个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是科技企业需要重视的。”段伟文说。

采写:南都记者李娅宁

见习记者胡耕硕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