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上研究中心
【私募业绩】2017年私募策略收益公布,组合基金性价比最佳。
【研究动态】年初市场躁动,机构“重拾”文化传媒。
【周度表现】股市开门红,六大策略获得正收益。
【市场观点】翼虎投资:港股突破十年前的高位是迟早的事。我们看好国企指数代表公司;朱雀投资:主动资金参与市场的热情明显上升,短期慢牛的趋势仍将延续;洪资产:中国进出口增长仍受支撑,无明显增量资金入市;明星投资:基本面预期和流动性改善创造“十一连阳”新纪录,看好a股全年表现。
【行业动态】“去通道”继续:私募基金不得融资民间借贷、小贷、保理,不得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借款;举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诚信与发展论坛;证券基金业协会注销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三类股东终被点名,私募基金进入契约时代。
【备案数据】本周新增证券产品364只,新增私募管理人35家。
一、2017年私募各策略收益公布,组合基金性价比最好。2017年,随着监管趋严,市场动荡,私募行业经历了一系列考验。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对此,网格研究中心从战略角度梳理总结了2017年私募基金的表现。
相关的股票策略都表现不错,阿尔法和程序化期货在吊车尾。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除阿尔法策略和程序化期货外,其他策略均取得正收益。行业整体平均收益8.84%,10亿以上私募机构2017年平均收益11.96%。
2017年,a股走出了结构性分化的行情。蓝筹白马大受追捧,中小盘股票表现惨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一些倾向于成长为中小盘股票的机构吃亏,而热爱价值投资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在全年白马股行情的带动下,股票型私募基金在各大策略中表现最为突出,平均年收益12.42%,一季度收益高达45.98%。奉行价值投资的林静资产、高一资产等私募机构也表现非常出色。
在结构性机会突出、股票策略优秀的情况下,组合基金和私募策略也有不错的表现。2017年,基金平均回报11.61%,仅次于股票策略,足以显示FOF在资产配置和管理人选择上的优势。
正收益比例高,回撤小,组合基金性价比最好。
从收益比来看,66.29%的阳光私募基金在2017年取得正收益。在所有策略中,债券策略和组合基金的正收益比例最高,均超过80%,其次是套利、量化复利和股票策略。正收益占比超过70%,宏观对冲、管理期货、阿尔法策略只有约一半的产品实现正收益,而阿尔法策略超过52%的基金是在2011年。
从最大回撤来看,在所有策略中,2017年债券策略的走势依然最为稳健,全年平均最大回撤3.39%,这与债券市场本身的风险收益特性有很大关系。其次,组合基金17年平均最大回撤5.55%,而今年表现最好的股票策略17年平均最大回撤12.22%。在平均收益差不低于1%的条件下,组合基金似乎更划算。然而,今年表现不理想的期货策略有l
2017年,由于商品市场宽幅震荡,缺乏趋势行情,管理期货策略整体表现较差,全策略平均收益仅为1.04%。其中,程序化期货的表现在所有策略中最低,年收益为-0.68%;期货整体主观表现也一般,年收益4.15%。值得注意的是,主观期货策略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前1/4收益高达46.02%,超过了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股票策略。看来,一些优质的产品和管理者,在市场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仍然有能力创造绝对收益。
二、阳光私募机构研究趋势:市场开始一年的躁动,机构“收复”文化传媒。本周大盘多次震荡收红,整体处于顶部调整阶段。截至12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1.10%,深证综指上涨1.05%,创业板指数相对较弱,下跌0.87%。行业方面,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房地产等行业领涨;材料、机械设备、国防军工逆市下跌。本周私募机构调研了74家上市公司,环比增长155.17%。
板块方面,本周各板块关注分化依然明显。中小板较上周减少,占比52.70%;且创业板和主板有所增长,占比分别为25.68%和21.62%。从行业来看,电气设备行业最受关注。本周有9家上市公司被调查,其次是电子和化工行业,分别有8家上市公司被调查。同时,本周文化传媒行业回归机构视野,关注度大幅提升,包括影视娱乐、广告、家庭娱乐等细分行业。
沪上研究中心发现,本周股票“博雅生物”受到最多私募机构关注,私募参与人数达到25人;属于文化传媒行业的慈文传媒本周被21家私募机构调研,排名第二,其中不乏立成资产、展博投资、博道投资等知名私募。
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博雅生物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白蛋白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品种最全的生产商之一。因为国家严格控制单采血浆站以保证血液系统
品安全,其行业产能和企业成长也受到限制,天花板逐步显现。血液制品企业要有更高的成长性,只能在非血液制品突破,博雅生物则借助并购进入其他药品生产领域,以培育新的盈利点;同时,血液制品企业未来集中度越来越高,跨国并购趋势凸显,博雅生物也将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加深,以此强化市场功能。慈文传媒是影视行业的龙头之一,2017年的业绩基本上高增长确定。公司定增项目顺利落地,募集资金全部投入电视剧及网络剧制作项目,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头部剧制作能力;且公司IP项目储备丰富,明后两年将有众多头部剧开机制作,业绩增长可期。另外,公司把优质资源衍生到游戏产业以及拓展付费模式网生内容等,增加了公司新的盈利点,对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可想象的空间。
三、阳光私募周度业绩表现:股市迎开门红,六大策略实现正收益
上周是2018年第一个交易周,A股迎来开门红,四个交易日大盘收获四连阳,上证指数累计涨2.56%、深成指涨2.74%、创业板指上涨2.78%,中小板指上涨2.13%。全周沪市成交1.4万亿元,深市成交1.7万亿,量能大幅上涨。
从各策略的业绩表现来看,上周(2017.12.29-2018.01.05)各策略整体表现较好,除管理期货策略微跌以外,其他策略均实现正收益,股票策略更以周平均收益1.88%位列第一。正收益占比方面,管理期货策略以一半基金取得正收益位列最后,而其余策略正收益占比均超75%。
四、阳光私募机构最新市场观点
1)翼虎投资:港股突破十年前高位是时间问题,看好国企指数代表公司
目前恒生指数已经继突破2015年的高点之后,遥遥相望2007年的历史高点。而考虑到目前港股资金面配合、外围市场涨势不减、年报季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的预期、目前指数估值仍然远低于2007年等因素,近几个月内冲破2007年高点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不能因此排除短期回调的潜在可能性,实际上港股市场每轮重要牛市中都有超过10%的重大调整,但随着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不断向好、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市场估值中枢相应提升也是大概率事件,进而突破十年前高位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国企指数方面,考虑到港股全流通试点开启,国企指数代表下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速度提高,而国企指数将对2007年恒指高点时的高位14962点仍有2500点的差距,补涨的概率较大。因此,在看好港股近几个月突破原有高点的同时,相对更看好国企指数代表下的重点上市公司表现。
2)朱雀投资:活跃资金参与市场热情明显提升,短期慢牛走势将延续
2018开年以来,配置类资金释放正常配置需求,活跃资金的存量加仓,高风险偏好的活跃资金参与市场的热情有明显提升。对于配置资金而言,基本面坚实的方向将是最终归宿,以此为出发点,金融、地产的绝对龙头和消费白马在春季躁动行情中贡献绝对收益是大概率。而对于活跃资金而言,“基本面顺周期”和“股价高弹性”同样重要。
中金宏观上调中国经济与通胀预期,投资者对于未来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有望增加。在港股牛市,A股结构牛市的背景下,市场的主线也沿着主流机构一致看好的配置方向在演绎。几家主流策略看多春季躁动机会,看多的结构也相对一致。 由此判断,短期市场依旧延续慢牛走势,个股分化持续仍将是常态。
3)弘尚资产:中国进出口增长仍有支撑,未有明显增量资金入市
关于2018年中国进出口增速方面:
(1)宏观层面,全球经济温和复苏进程仍将持续,短期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均处在持续改善进程中,对于2018年中国进出口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2)中观层面,2017年出口交货值占制造业GDP比重一直在50%以上,出口交货值在部分行业主营业务中的占比高。中观制造业层面的产业升级已经在中国的出口结构改善层面得到体现,未来仍将持续显现,出口增长可能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韧性的稳定器;
(3)微观层面,家电、水泥、互联网电商等行业正在涌现一批具备世界级影响力的龙头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背景下,未来部分龙头公司开启全球化扩张也将成为中国进出口增长重要支撑因素之一。
市场方面,短期市场回暖与宏观经济整体温和复苏,与房地产调控政策边际放松有关,但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增量资金入市。市场整体走势仍然以存量博弈为主,行业或公司基本面持续超预期的板块或个股持续受到资金青睐,典型的如高端白酒、房地产、油价上涨受益板块等。
4)星石投资:基本面预期与流动性好转造就“11连阳”新纪录,看好A股全年表现
上证综指连续11 个交易日阳线上涨,创造2000年以来连续上涨的新纪录。从历史上看,相似的情景在A股市场曾出现两次,但本次有所不同,连续11个交易日不仅上涨,且全部为阳线,创造了新的记录。
本次股市的上涨是基本面预期与流动性转好的共同作用。进入2018年后,年初资金面出现好转,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会议提出2018年改造棚户区580万套,部分城市放宽限购政策,使得市场一改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各大研究机构相继调高房地产投资与GDP增速的预测。两方面共同作用下,A股出现了连续的上涨。
对于全年A股的市场表现依然看好:我国经济质量正在不断改善,新消费、新投资、新出口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同时A股的估值在全球仍处于较低水平,外资也有望继续增配A股。因此经济的全球质量、估值的全球优势与资金的全球流动将带来A股的全球配置价值,这其中优质的价值成长股有望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
五、私募行业动态
1、“去通道”继续:私募基金不得为民间借贷、小贷、保理融资,不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借贷
继委托贷款新规后,1月12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其官网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禁止了三种不属于私募基金投资范围的活动:1、底层标的为民间借贷、小额贷款、保理资产等《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七)》所提及的属于借贷性质的资产或其收(受)益权;2、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从事借贷活动的;3、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类企业等方式变相从事上述活动的。
2、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诚信与发展座谈会举行
2018年1月12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诚信与发展座谈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一处处长高天红出席会议。此次座谈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报告工作规则(试行)》,率先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启动会员信用信息报告,标志着协会探索建立私募基金行业市场化信用积累机制迈出实质性一步。《工作规则(试行)》共13条内容,包括信用信息报告的制定依据、适用对象、构成要素、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决策机制、结果展示、结果运用、异议申请等内容。
3、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销两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1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告称,日前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和广西证监局分别向协会来函,通报了对北京炳隆资管、广西世纪红榕等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调查情况和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其中,北京炳隆资管登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公司登记的法定代表人不配合监管部门调查,目前公司已人去楼空,处于失联状态;广西世纪红榕登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其关联企业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广西世纪红榕未向协会报告该重大事项,目前公司人员均已离职,无法正常经营。鉴于以上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均不是协会会员,不适用纪律处分程序,协会决定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为了严肃从业人员纪律,协会还对登记的有关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纪律处分措施。
4、三类股东终正名,私募基金进入契约时代
证监会于1月12日首次明确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请IPO时“三类股东”的监管政策,并公开提出了“三类股东”的四大审核口径。业内人士认为,从严监管高杠杆结构化产品和层层嵌套的投资主体是大势所趋,监管落地一定程度上为拥有合法“三类股东”企业的IPO道路扫清了障碍。对VC、PE而言,契约型私募基金仍是现阶段重要的基金形式之一,鉴于部分契约型私募基金股东较多,穿透式披露或将成为后续关注焦点。
六、阳光私募行业数据:本周新备案证券类产品364只,新备案私募管理人35家